找到相关内容54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菩提道次第”、“净业三福”和“九品往生”的对应关系

    无常、修行十善等基本人天乘 人天福(世善) 孝养父母, 奉事师长, 慈心不杀, 修十善业。 孝养父母,行世仁慈 中品下生 ...无常、思恶趣苦、思维业果等基本人天乘;“中士道”是指导行者发出离心:修行小乘四缔而解脱三界生死轮回;“上士道”是指导行者发菩提心:大乘菩提心、修菩萨行与止观,证大菩提果。《广论》引导凡夫从初开始学佛...

    释清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0250151.html
  • 梭巴仁波切1995年北斋开示录

      无常   禅思无常及死亡,力量很大,尤其当我们的心,变得很懈怠,修行很困难,内心愈来愈远离佛法,失去激励的力量,生活变得散漫、无意义。在日常生活中,行住坐卧、工作等等,虽然有时也...这些都会干扰我们,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发心不清净。一旦内心变得怯弱,激励自己修行的力量,转移到别的方向,那时无常的禅思,以及恶趣苦,连带业果,当做主要的归依。   我们往往不忆念佛法。即使忆念佛法...

    心月笔译

    |无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9/0903034337.html
  • 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

    价值缺乏认识。  2、无常  无常,同样是生起猛利皈依之心的强劲动力。“观无常,足以得道”,佛陀关于修习无常的精辟总结,是每个佛子应当深深铭刻在心的。或许有人会不解:活得好好的,,岂非自寻烦恼?也有人因此产生误解,以为佛教使人消极避世。事实上,佛教所以强调无常,是为了使我们充分认识现实的严峻,时刻准备应付一切意外。即使在死亡突然来临时,也能从容面对,自在把握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正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1254368.html
  • 发心是修行的根本

    发现,许多人做了几十年,最后只增长了一大堆我执、我慢及对事业的贪着,并且陶醉其中。表面看来做了很多佛教事业,内在成就的心行,却与佛法了不相干。 所以,修行首先要以出离心为基础。时时无常三恶道苦...目标的话,会越想越多,越想越气。最后,被开始的一点不快调动起极大嗔心。这也是观察修的成果,当然是负面的观察修。 正确的观察修,为无常三恶道苦等等,以此激发出离心和向道之心。进而通过忆念一切如母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5876737.html
  • 乐观乎?悲观乎?

    的苦难之中。而每个人必然要经历的生老病死之苦更是难以幸免的。除了观人生是苦,佛陀还要我们时时“无常”,这在人们的眼中,也是悲观消极的表现。我们平时总是忙忙碌碌,不敢让自己闲下来面对我们的内心。人在...佛教徒也不是乐观的呢?因为生命的前景虽是光明的,但现实不容我们乐观。  首先,人生的实质是苦。这在佛教的诸多经典中都有说明,如三苦、八苦乃至无量诸苦,大千世界不过是迁流不息、变化无常的苦集之地。世人由于...

    济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44453963.html
  • 济群法师:《道次第》修学的目标和重点

    即通常所说的人天乘,主要修学内容包括无常三恶道苦、皈依三宝、深信业果。中士道,即通常所说的声闻乘,是以解脱为修行目标,主要修学内容为发出离心、轮回苦等。上士道,即通常所说的菩萨乘,是以无上...和众生共同解脱。 学习《道次第》,需要了解各个环节的修学重点,更要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。这样才能将不同的修学内容贯穿起来,环环相扣。 1、下士道重点 下士道的忆念内容,主要是无常三恶道苦、皈依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1176084.html
  • “发菩提心 一向专念”随笔

    谈愿菩提心的生起呢?!   因此在闻思修中,我们必须切实的转变自己身心相续的愿力状态,依照“无常”、“出离心”、“菩提心”等教授心要,脚踏实地的行起,使它净化、升华……此心一旦圆满,就意味着成佛。...女是在念佛号,而实际上却是在母亲啊!如果懂得这个道理,那么我们不论做什么、什么、行什么,都念念不失为救度如母众生脱离苦海的真切愿望,这就是“发菩提心 一向专念”。   可见,念佛、念经和念咒等均...

    隆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2846141.html
  • 小心另一种“口业”

    回向法界,这样可以减轻弟子坏法的过失。目前藏传佛教广为流传的法本,如宁玛派的《普贤上师言教》、《西藏生死书》,噶举派的《解脱庄严宝》,格鲁派的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等,大都是宣说亲近善知识、人身难得、...极为重要而却没有被重视,那就是“传承”和“守密”。在这两点上,藏传佛教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。在藏传佛教中,任何一部经、任何一个咒,乃至最开始的皈依发心文,都有相应的传承。所谓“传承”,不仅仅是文字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2791016.html
  • 《菩堤道次第广论》修习之心得

    生离死别已让自己难以从伤感中走出;披剃出家后,许多的世间不幸则使自己更容易濡湿双眼。死亡无常的降临会遇愈多,愈加认识自己心志的脆弱和修行智慧的不足。直到阅读到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之〈无常〉篇章,一直以来...妙法门,佛陀更曾在《大般涅槃经》中赞誉:“一切想中,无常想是为第一。”  三、厘清的正确发心  明白未修过患以及修习胜利,主要是为了引起修随念的发心。而若真正  发起心来,将能达到止恶、行善...

    见寂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0150148.html
  • 与西园寺弘法部居士一席谈

    是否如法;修行不能相应,就要检查依止法是否到位;对三宝缺乏归属感,就要检查是否提起无常的紧迫感,提起轮回险恶的危机感,提起对三宝的信赖依附之心。找到症结所在,才能有的放矢地加以对治。   很多人之...》为我们归纳了一些必不可少的基本认知。除暇满人身外,无常是从告诉我们如何看待死亡,深信业果则是告诉我们如何看待世间的因缘因果,等等。这些问题看似简单,但都代表着佛法提供的认识角度,教导我们怎样以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80294958.html